首页 >> 公共课程 >> 硕士生 >> 正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
2020年04月14日 21:07 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教学大纲《自然辩证法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广泛听取了有关试点院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2018年,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全会精神,教育部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全面修订。修订工作得到了国家教材委员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家委员会、思想政治审议专家委员会以及教育部原马工程重点教材审议委员会的指导。教学大纲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

课程内容: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四、自然辩证法的新时代意义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一、系统自然观

二、人工自然观

三、生态自然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一、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二、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一、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

二、分析和综合

三、归纳和演绎

四、从抽象到具体

五、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第二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

一、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

二、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三、思维的直觉与顿悟特征

四、思维的批判性

五、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第三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一、数学方法及其对于精准认识事物的作用

二、系统方法及其作用

三、复杂性思维及其方法

四、战略性思维及其方法

第四节 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一、科学实践的方法

二、技术活动的方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三、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

四、科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反思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二、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治理

一、大力发展有关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

二、以人文文化引导科学技术文化

三、建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

四、科学技术的风险评价与决策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一、科学技术创新观

二、科学技术人才观

三、科学技术发展观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一、科学技术创新观

二、科学技术人才观

三、科学技术发展观

第三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一、科学技术创新观

二、科学技术人才观

三、科学技术发展观

结束语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