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标
2022年11月02日 09:38   点击:[]

一、基本情况

 林国标,男,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杰出(B类)人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二级教授,湖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理论服务体系专家组专家、湖南省情与对策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湖南省智库联盟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

二、教学情况

 先后在硕士、博士研究生班讲授《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等专业课程,先后在硕士、博士研究生班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公共课程。

 2020年前在党校工作,主要针对各级党政干部开展理论、形势政策和思想道德教育,曾受派和受邀针对党政干部和各阶层民众进行广泛深入的理论与形势政策宣讲。宣讲过的主要专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如何做好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 《领导干部如何学哲学用哲学》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当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影响》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坚持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易经>》的智慧与现代生活》 《佛教的基本教义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国学与领导智慧》《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和历史意义》。主讲的课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当代价值》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名师名课库。

三、科研情况

 主持国家基金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的内在渊源关系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及创新路径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建设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研究》。主持完成省社科基金项目及其他各类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8部:《清初朱子学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史》《中国传统哲学干部读本》《大众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向度与制度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和”思想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思想篇)》。主编教材2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俗”化现象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解释学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四种类型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机制及路径选择》《传统价值观时代性转化的路径与方法》《习近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法论》《习近平对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概括及时代意义》《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种重要模式》《从“历史意识”到“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历史方法论》等。

四、获奖情况

1.2018年,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奖。

2.2013年,第八届全省党校系统教学比赛一奖。

3.2011年,第七届全省党校系统教学比赛二奖。

1.2006年,著作《执政理念与执政能力》(合著)获第八届省政府图书奖,并于同年获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2010年,论文《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获第八届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2014年,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俗”化现象析》获第十届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4.2014年,论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解释学阐释》获第三届全国行政学院系统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5.2015年,系列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获第十二届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6.2017年,论文《传统文化的四种类型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影响》获第四届全国行政学院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7.2018年,论文《传统价值观时代性转化的中“阐释”路径》获全国党校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8.2019年,系列论文《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研究》获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