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祥
2022年11月02日 09:48   点击:[]

 一、基本情况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2003),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2006.8-2007.8)和贝勒大学哲学系(2009.9-2010.6)做博士后研究,曾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系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西方近代哲学、美国哲学(威廉·詹姆士)、中西哲学比较、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二、开设课程

本科生课程:《西方哲学史》、《美国哲学》、《中外哲学名著导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知识论》、《现代西方哲学》。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研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古希腊哲学》、《道德哲学》、《西方哲学专题》、《真理与方法》、《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专业前沿研讨》。

 

三、主要论文与译文

“群体道德与个人道德相辅相成——对梁启超公德论的一个考察”《文史哲》2022年第5期,第155-164页。

“论苏格拉底申辩中的困难”,《现代哲学》2022年第2期,第87-95页。

“斯宾诺莎论妇女的政治能力”,《世界哲学》2021年第6期,第48-58页。

“论五四时期的‘孝道悖论’”,《文史哲》2019年 第3期,第24-34页。

“斯宾诺莎的无神论问题:历史争论及其原因”,《现代哲学》,2019年第2期,第80-89页。

“论胡适的‘无后主义’及其困难”,《伦理学研究》,2019年第1期,第46-51页。

“告子与孟子人性论辩之分析”,《道德与文明》,2019年第1期,第44-49页。

“一阴一阳之谓道——评‘儒家会如何看待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中外医学哲学》,第16卷第2期(201812月),第83-87页。

“法家政治与儒家政治的时间特征”,《哲学分析》,2018年第6期,第30-42页。

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上帝设定———从《绝对视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学》谈起”,《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第138-146页。

“不可弃的亲情与不可犯的公义——论“封象有庳”和“窃负而逃”的伦理意蕴”,《浙江学刊》2018年第4期,第91-99页。

从笛卡尔的哲学史观看‘我思故我在’”,《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2期,第15-20页。

“论施特劳斯解读《神学政治论》的方法问题”,《哲学动态》,2017年第11期,第60-66页。

“论康德对‘出自人类之爱而说谎的权利’的批评”,《现代哲学》2017年第5期2017年9月25日,100-107页

Spinoza论言论自由及其限度”,《哲学与文化》第四十四卷第八期(20178月号),第23-38页。

“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文史哲》2017年第3期,第123-134页。

“飞矢为什么不动:亚里士多德 黑格尔 柏格森”,《广西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第45-51页。

“孝的哲学基础——评《家与孝:从中西间视野看》”,《中华读书报》,2017年03月01日。

“从《圣经》看西方漠视孝道的原因”,《中国诠释学》,第13辑(2016年12月)。

“评述黄勇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的超越”,《复旦学报》2016 年第3 期,第118-125页。

“斯宾诺莎的‘神’学辨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第18卷第3期(2016年5月),第268-273页。

“论法家学说的反噬现象”,《北京社会科学》,2016 年第4 期,第113-121页。

“《神学政治论》中的耶稣是一个哲学家吗?”,《哲学研究》,2016年第2期,第88-93页。

“斯宾诺莎是一个基督教哲学家吗?——如何理解《神学政治论》对犹太教的批判”,《世界哲学》,2015年第5期,第58-66页。

“儒家君子:另一种先知”,《理论学刊》,2015年第9期。第80-86页。

“从陈康与刘述先的争论看事物的个体性与同一性”,《哲学分析》第6 卷第4 期,第53-64页。

“亲子之情探源”,《文史哲》2015年第4期,第8-12页。

“苏格拉底是否信仰雅典城邦的神——基于德尔斐神谕的考察”,《现代哲学》2015年第1期,第78-104页。

“苏格拉底是否主张子为父隐——兼评郭齐勇与邓晓芒关于《游叙弗伦篇》的争论”,《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第237-243页。

“实用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影响———中国教育思想界对美国实用主义的引介与发展”,《人民论坛》第451期(2014年8月),第20-24页。

“阿米什与儒家文化保护区——传统文化的境遇与存续方式的选择”,《中国诠释学》第11辑(2014年),第243-255页。

“告子人性论辨析”,《伦理学研究》,2014年第3期,第32-39页。

“论詹姆斯《心理学原理》中的‘思想’概念”,《现代哲学》2014 年第2 期,第72-80页。

“利奥·施特劳斯对斯宾诺莎解经方法的误读”《求是学刊》2014年第1期,第44-51页。

“斯宾诺莎与霍布斯自然法权学说之比较”,《云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第60-68页。

“斯宾诺莎的神迹观”,《云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第18-25页。

“斯宾诺莎对选民观念的批判”,《犹太研究》第10卷(2011年5月),第101-116页。

“威廉·詹姆斯对英国经验主义的批判”,《云南大学学报》2010年05期,第41-47页。

“斯宾诺莎的先知观”,《犹太研究》第9卷(2010年08月),第58-74页。

“对《神学政治论》中‘预言’定义的一个理解”,《中国诠释学》第七卷(2010年5月),第185-196页。

“宗教能否使人得救——对斯宾诺莎宗教得救学说的一个探讨”,《哲学门》第十卷第二册(2010年2月),第97-112页。

“犹太人:选民还是弃民——犹太教的选民观念与犹太人迫害”,《山东大学学报》2009年06期,第124-130页。

“论斯宾诺莎的释经方法”,《中国诠释学》第六卷(2009年05月),第331-345页。

“斯宾诺莎的正义与慈爱观念”,《犹太研究》第七卷(2009年05月),第108-122页。

“‘存在人’及其消解——论《西方人学观念史》中的‘存在人’观念”,《山东大学学报》2006年04期,第55-61页。

“刚柔之际的哲学追求——试论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居间性”,《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05期,第36-42页。

“比较即生成——中西哲学比较方法论初探”,《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第13-17页。

“中西哲学比较的自觉转向”,《学习时报》,2002128日。

“E.勒维纳:与马丁·布伯的对话”(翻译),《世界哲学》,2001年第3期,第24-25页。

“E.勒维纳:关于马丁·布伯的若干笔记”(翻译),《世界哲学》,2001年第3期,第20-23页。

 

四、著作与译著

“中国思想中形而上学的及道德的超越”,黄启祥译,张祥龙校,载牟博主编:《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比较研究与哲学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年04月,第347--400页。

《思想流学说与詹姆斯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黄勇:《宗教之善与政治之公正:超越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黄启祥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斯宾诺莎:《政治论》,谭鑫田,傅有德,黄启祥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宗教与哲学:西方视域中的互动关系研究》(合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戴安·斯坦贝格:《斯宾诺莎》,黄启祥译,谭鑫田校,中华书局,2002 10月出版,2014年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再版。

“斯宾诺莎”,载傅有德主编:《犹太名人传——思想家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

 

五、科研项目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斯宾诺莎全集》翻译与研究”。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斯宾诺莎政治哲学研究”。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斯宾诺莎宗教哲学研究”。

2019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优势学科项目“《神学政治论》研究与翻译”。